报庙贡饭

一、报庙

过去人们认为,阎王爷管人生死,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,死者在见阎王之前,先要在土地庙羁押三天,报庙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庙里,然后每日为死者送饭。

按照传统,第一次报庙要向土地爷报告谁死了,请土地爷给予照顾。然后送上第一餐饭食。以后每日三餐都要送饭,或者简化为每日送一次饭。

为逝者送的饭不同于活人吃的饭,而是专供死人吃的。有的是半生半熟的稀饭,有的干脆就是三勺水加一勺米,连煮都不煮。所以这种饭又称为“汤水”、“浆水”,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。

报庙的核心是“送汤水”。所谓送汤水就是将汤水洒在土地庙的四周,也有的走一路洒一路。每天要送三次,每次都是浩浩荡荡的队伍。去的时候不能哭,回来却要哭一路,称为“走哭”。

报庙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
1.谁报。

当道士为逝者做超度时,由长子端着灵位,由道士敲锣打鼓,一起前往土地祠报庙,燃香点烛,鸣放鞭炮,焚烧纸钱,并由道士做报庙法事。

有的地方规定,女人不能参加报庙。也有的地方规定,全体孝子女必须全体参加。

当丧属自己报庙时,要请一位年长者打头,所有眷属男前女后,一行尾随。

有的地方规定,打头的长者不能是本家人,应当是五服之外的远亲或在当地有名望的人。也有的地方规定要由长子、长女作为打头人。还有的地方规定,长子领队,长女洒汤水。

2.什么时间报。

报庙在时间上各地差别也比较大。有死亡发生后立即就报的,也有的是在小殓后报的。有在第一天晚上就报的,还有第二天晚上报的,甚至还有第三天才报的。总之,各个地方有各地不同的说法。

3.到什么地方报。

总的说是土地庙。其实,土地庙是一个大概念,城隍庙、山神庙都是土地庙一类的。在一些地方,还有五道庙。“五道庙”供奉的是“五道将军”。是掌管世人生死与荣禄的神祗。他还具有监督阎罗王判案或纠正不公行为的权力,甚至可以代替阎罗王决定世人的寿限。正因为五道将军的“权限大”且具有同情心,富于正义感,所以老百姓喜欢他、信仰他,就建庙奉祀他,庙宇遍及全国各地。在有些地方,报庙也要报到五道庙。

没有土地庙怎么办?人们想了好多办法。

有的地方是要求选择一个十字路口,在地方画一个圈就代表土地庙。

如果连十字路口也没有怎么办,那就现搭一个庙。用五块新砖搭起来,烧上一柱香,就可暂代土地庙。

4.怎么报?也就是报庙的流程。

报庙的流程同样差别很大。

有的地方,每次报庙都要抬着供桌,带着贡饭、贡果。这当然是很费事的。有的地方就很简单,洒过汤水之后就结束了。中间一点的,要在庙前上香烧纸。

有一个地方比较特殊,当报庙结束,大家往回走的时候,打头的是几个小孩,他们都在奔跑,每个小孩的手里都拿着一把纸钱儿,另一只手上的纸钱燃烧着,燃烧的纸钱将灭时,立即又点着一张再跑,火不能灭,一直跑回死者家,把剩余的纸钱放到死者灵前的火盆里。这叫“跑火。”据说,跑得快的孩子将来学习好,有出息,可以考中状元,因此才会有许多胆大的孩子乐于此道。

还有一个地方,报庙回来后,长子长女不能先进门,而是跪在门两边,等其他人都进院以后,他们才能起身跟着进来。

过去,报庙是很累人的事项,每天报三次,连续报三天。后来,简化了,每天报一次,再简化,就只报一次。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看不见这个习俗了。

 

二、贡饭

北方有报庙,南方有贡饭。这里所说的南方是相对的。贡饭习俗不仅从东南到西南,连西北的陕西等地也有这个习俗。

对孝男孝女来说,对待逝去的父母还要像伺候生者一样,每天定时请安,每到吃饭时间,都要准备各种菜肴、面点等饭食贡到灵前,称为贡饭,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哀思。

尽管各地都有贡饭仪式,但做法也有地区的差异。

比如,有的地方是从灵堂设立开始当天就要贡饭,一日三餐。

也有的地方是每日一餐,只在晚餐有贡饭仪式。比如陕西的一些地方。

还有的地方是大殓之后才开始贡饭。而且只有这一次。比如江苏。

贡饭的种类和规模也不一样,有些地方每餐都要一两千元,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菜,也有的地方,就是家常饭菜,三四个菜,但要有鱼有肉。

在贡法上,有些地方有很隆重的仪式,而另一些地方没有仪式,只是一个象征而已。

其实,贡饭仪式在全国都有。北方的报庙,其实也是一种送饭的过程,每天三次,定时去送。南方没有报庙,但又保留了单独的贡饭仪式,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,这是中华民族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,表达了最后一次服侍老人的意思。

现代人们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简化,苏州地区在小殓更衣前后进行报庙。金子盛(苏州)殡仪有限公司礼仪师指导家属进行报庙并提供用品。